【全球】俄烏戰爭推動歐洲乃至全球能源轉型
發布時間:2024-07-14 23:41:06

俄羅斯是世界能源輸出大國,數據顯示,俄羅斯是歐盟石油及天然氣進口的最大貿易國,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西歐諸國的能源命脈。但戰爭的推進帶來了外交的阻隔和經濟方面的制裁。歐洲地區十多年來相對激進的削減天然氣、石油和煤炭的使用以實現減排和環保目標的能源政策,隨著能源價格不斷飆升,以及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供應安全問題加劇,又到了一個面臨艱難抉擇的十字路口。
2007年歐盟通過的“氣候能源一攬子政策框架”,形成2020年前歐盟能源轉型的宏觀指導目標與政策方向。
2019年,歐盟提出《歐洲綠色協議》的新的一攬子氣候能源政策構想,率先提出2050年碳中和愿景以及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削減50%-55%,以及具體到產業、科技、金融、國際合作等方面的落實路徑,成為歐盟未來一段時間能源轉型的政策總綱。
在全球疫情影響帶來的“能源荒”沖擊后,歐盟的能源政策目前也正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,變得更加務實。2022年1月,歐盟委員會發布政策文件,將天然氣和核能項目投融資正式列為“可持續融資類別”,這一舉措曾因在歐洲各國內部爭議較大而遲遲未能落地,此舉提出也被歐盟內外環保人士和政治力量批評為“妥協”和“倒退”。
事實上,歐盟最終下定決心走出關鍵一步,標志著歐盟能源轉型進程將從理想化逐漸走向更為務實的路徑,對于能源、金融、基礎設施等領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。
分析指出,俄烏沖突影響全球能源低碳轉型步伐與節奏,歐洲能源危機發生頻率或將更高。
隨著形勢不斷變幻,歐洲各國也開始調整自身能源發展戰略。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擴張步伐,新目標是到2035年用可再生能源滿足所有發電需求,這較此前的時間表再度提前5年。
為此,德國政府準備修訂《可再生能源法》,計劃到2030年,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占發電總量的比例將達80%。其中,陸上風力發電能力將翻番至多達110GW,離岸風力發電能力達30GW;太陽能發電能力將達200GW。
意大利約40%的天然氣供應來自俄羅斯,面對俄烏局勢造成的“缺氣”風險,該國正緊急尋求其他天然氣貨源。意大利采取措施提高國內天然氣產量和儲備量,同時尋求能源供應來源多元化。
在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資之余,法國選擇重新擁抱核能。法國呼吁重振法國核電產業,正尋求新建至多14座核反應堆,以助該國擺脫對化石燃料和進口能源的依賴。
從目前情況來看,歐盟和成員國正在根據其現實情況,重新思考能源轉型的路徑,即在“脫碳”、增效的大發展方向下,重視核能和天然氣等相對清潔能源在整個能源體系中的“穩定器”和“橋梁能源”作用,以綜合統籌安全、穩定、綠色等目標,構建多元化、復合型的能源結構與能源市場。
可以預見,未來歐盟能源轉型主要方向將在“棄煤、減油”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,核能和天然氣將不會盲目削減和壓制,而是以更為穩妥的方式在能源體系中發揮較為重要的作用,成員國層面也將在各自資源稟賦和既有能源和經濟結構基礎上,在“低碳綠色”的大道上走出更加多元的發展路徑。